董秀成:不确定的经济,不确定的政策
2010年7月22日 11:06:44
今年年初,国家对经济走势判断基本上是比较乐观的,制定出政策目标是“保增长,调结构,抑通涨”,希望在这三个目标中寻求一种符合意愿的平衡。
第一季度,国家经济运行处于快车道,形势一片大好,增长幅度之大似乎与预期有些差距,甚至部分经济学家担忧会出现经济过热局面,于是政府对宏观控制政策作出适度微调,“调结构”和“抑通涨”目标成为优先目标,并出台部分抑制经济过快的政策,包括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狠压高耗能行业、控制新上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行差别电价等措施。另外,为抑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增长,国家出台了历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
进入第二季度,上述政策叠加效应显现,经济增速放缓,开始出现下降,内需增大不甚显著,而出口回落较快,降幅似乎让人觉得意外,与预期由出现明显差距。
从世界经济形势看,目前也处于十分复杂的状态,与年初各国经济学家的判断有较大差距,尤其是突然冒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给世界经济复苏浇一盆冷水,人们对世界经济走势再度处于某种程度上的“恐慌”或担忧。
正当经济学家在分析各国政府何时推出刺激计划之时,经济再次面临危机的风险降临,确实让经济学家们似乎有些不知所措,于是经济再度“探底”之声音迅速喧嚣起来。
对于中国来说,经济学家一改年初的乐观情绪,迅速出现观点相对的论调,有“维稳派”,有“从松派”,当然还有“从紧派”,可以说是各抒己见,观点和建议彼此之间相互矛盾。
对于通货膨胀的判断更是五花八门,有人说不会产生通货膨胀,有人说通货膨胀的风险依然很大。对于利率政策,有人主张提高利率,有人主张维持低利率。对于汇率政策,更是没有统一意见。对于房地产政策,有人主张继续维持甚至进一步从紧,也有人主张适度放松。
政府开始在保增长、调结构和抑通胀这三个目标之间似乎出现某种程度的微妙调整趋向,“保增长”可能再次成为绝对的优先目标,因为只有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才能保证就业稳定,只有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才能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
“保增长”是现实问题,而“调结构”是未来问题,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如果牺牲增长确实有利于结构调整,但对解决当前社会问题又不利,因此国家一定会“顾眼前”而兼顾长远。
温家宝总理在近日强调指出下半年宏观调控的主基调是保持政策的稳定,核心是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之间的关系。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提高宏观调控的水平,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这说明政府也在观望,试图“以不变应万变”,对上半年出台的调控政策继续观察,尤其是等待第三季度经济数据出台以后,再对宏观政策进行必要的从紧或从松的调整。
目前,无论是经济形势还是政策走向,只有用“不确定性”来形容,一切都在观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