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成:汇率是什么?浅析人民币汇率之争背后的理论盲点
2010年4月8日 11:44:46
最近多次参加有关人民币汇率改革(是否应该有限度升值)的电视辩论,深刻感觉这个问题各方关注度极高,但说清楚很难,能够使人信服的话语不多,即使是所谓大牌经济学家说起话来也是自己打自己嘴巴。由此联想到中美间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争执,美国那边非理性的“愤青”言论也很多,即使是经济学家,用于佐证的理论也很陈旧,真正能够说服人的理论和事实依据都很少。比如克鲁格曼就胡说,人民币应该升值40%。还说,中国政府一直在有意识地控制人民币汇率,这导致了美国100多万人失去工作岗位等等。做为如此大牌的经济学家,不能信口开河,依据在那,他却不说,其实就是胡诌。而当这样大牌的经济学家也信口开河时,说明了一个问题:这个世界大概没有人能从理论上驳倒他——不会使他在理论上丢大脸。
我在深圳电视台做节目时强调:人民币汇率之争应该理性,经济学家更改如此。所谓理性,不仅是心平气和,还要有真正的理论思维,有创新。不要一上来就是阴谋论,什么 “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以及要用汇率拖住中国等等。
必须承认,人民币汇率问题已经严重政治化,尽管我一再地发表文章反对这种政治化倾向,但不能不承认,汇率水平在非自由浮动国家的确是一个“核心利益”问题——也是最容易被已经“自由浮动”国家挑刺的问题——涉及主权,因此也很容易被涂抹上浓重的民粹主义色彩。我不反对为了祖国必须捍卫“固定汇率制”,但你固定在哪里?!死死地盯住美元吗?恰恰是主张固定汇率的经济学家过去最担心美元崩盘。同时我必须强调》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一厢情愿的事,没有只赢不输的事,任何国家的利益实现都不可能太想着自己,甚至损人利。很多结果是靠妥协,由此实现双赢。
既然要妥协,就要谈判。谈什么,除了谈利益,还要谈理论,但我注意到,在很多轮的谈判中,往往谈的更多的是利益,比如人民币一旦升值多少,中国的企业将倒闭多少,或者反过来,美国人告诉我们,人民币不升值,美国的失业率会维持在高位。没有看到那个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谈一谈从金融学学或货币理论上怎么解释人民币是否应该有限度的升值,升值多少为合适。更有意思的是,我们从来没有看到中美经济学家和谈判官员认真地辩论过:什么是汇率。
扯了半天人民币汇率,却谁也不谈何为汇率。是很清楚,没有必要讨论吗?恰恰相反。因为一旦真正讨论汇率问题,谁的理也很难站住脚。
汇率是什么?汇率是指在(国际)外汇市场上一国货币他国货币兑换的比例,因此应该由市场(买卖行为)决定汇率(水平)——美国人喜欢这么说。这句话太空洞,太虚伪。我们立即可以问:为什么G7国家的汇率能够自由浮动(也是相对的),能够在外汇市场上自由买卖,而人民币不行。很显然,G7国家之间的贸易是没有壁垒或很少壁垒的,所以它们的货币可以在国际外汇市场上顺利地实现自由买卖。贸易自由是货币自由浮动的前提。这个道理为什么我们不强调呢。必须理直气壮地告诉国际社会:人民币之所以至今不能在国际外汇市场上自由买卖、自由兑换,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虽然加入了WTO,但美国及其盟国仍然对中国设置了很多、很高的贸易壁垒,仍然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造成中国的贸易顺差过大。此时让人民币自由浮动无异于自杀。不谈汇率与贸易的关系,空谈让市场决定人民币汇率,让人民币自由浮动,多么虚伪!没有贸易的充分自由,就不会有汇率的自由浮动,因此人民币自由浮动的主动权在美国欧洲日本等G7国家手里。
汇率是什么?很多经济学家还喜欢说:汇率是资本的价格。这个观点也太简单了。应该说,汇率是一国资本在国际资本市场流动、交易时与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比价。这句话的重点是国际市场。而当谈到国际资本市场(外汇市场为主)时,我们许多经济学家却绕开了。而这,恰恰是汇率问题的重要盲区。
传统经济学所注重的国际市场只是贸易市场,传统货币理论研究的出发点也大都是货币与商品流通的关系。而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贸易市场上的货币流远远少于资本市场上的货币流,而且资本市场中的货币流绝大多数是虚拟的,也就是没有贸易背景的。举个例子,全球贸易市场每年的货币结算量大约在10万亿美金左右,而全球外汇市场上的交易量每天都有2-3万亿美金,其中绝大多数交易量都是虚拟的,比如期货和保证金交易。也就是说,外汇市场的交易量是贸易市场交易量的60——80倍。如果将商品期货市场、黄金市场中的虚拟部分加上,虚拟金融市场中的货币流可能是实体经济市场货币流的100倍!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应该可以明白,即使在中国已经被欧美等国承认为市场经济国家后,人民币也不能马上就自由浮动。为什么?因为中国的企业大都没有在国际市场游泳的本领。莫说是外汇市场,即使是商品市场,中国绝大多数企业也是低卖高买。为什么?我们只懂得生产,却不懂得销售,更不会炒作。中国没有高盛,没有摩根士丹利,没有在国际市场中长期摸爬滚打的企业和大银行,更缺少国家金融战略。比如铁矿石,王国的进口量早就是全世界第一,但却年年“被涨价”,被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巴西牵着鼻子走。在贸易上都没有定价权,贸然将人民币汇率浮动,肯定会被国际金融大鳄们牵着鼻子走——今天可以升值10%,明天没准就贬值10%,大起大落,让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无所适从。以上两点,应该是我们对世界阐述的人民币不能大幅度升值,也不能立即自由浮动的主要理由。
那么,人民币是否应该逐步、有管理地升值呢?还要从汇率是什么说起。
汇率是什么?它应该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函数指标,或者说,衡量汇率水平的重要依据是一个国家生产要素,尤其是劳动生产率要素在国际比较中处在什么水准。我们知道,中国经济几十年、尤其是加入WTO的十几年来一直是高速增长的,而在经济的持续高增长中,与其对应的函数指标(生产要素)基本都是上涨的,比如土地,比如资源,还要劳动力价值等。相对来说,劳动力价值提升的程度远远小于土地、资源更生产要素提升的幅度。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恰恰是因为人民币汇率没有充分提醒人民币(货币)中包含的劳动力价值。应该承认,中国经济实力的高速增长才是人民币升值的最大压力——并非全部来自美国人那里。